历史
极度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1942风起南洋 > 第346章 水泥产量没问题

第346章 水泥产量没问题(1 / 0)

“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方案是最好的了。”李衡很自信,他至少懂得一点sa的原理,重新再现了这一方案。

后世德国人也只是在八十年代才开始应用,美国人更晚,九十年代才开始应用。现在他带人试验出的这个方案,在解决了木质纤维素这个难题后,虽然达不到后世那么理想,整体水平也还是领先这个时代的。

“确实不错,节省了不少水泥。”在看了李衡拿出的资料后,俞大为也连连点头。

他看中了这个sa面层是不需要水泥的,只需要沥青、石子和矿粉就调配成沥青混凝土了。就连下边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也只掺杂百分之3到6的水泥,比起普通的混凝土路用的水泥量已经极少了。

修路可不止只是修路,东南亚地区大小的河流纵横,除了路,还需要大量的架桥。

钢结构和木结构桥梁都不现实,石拱桥也缺少足够的工匠,钢筋混凝土桥梁才是性价比最高的。

可这大小桥梁算起来,就算只考虑国道主干线上的桥梁,俞大为都有些担忧先锋军能不能供应得上。

他来的晚,对先锋军的工业实力了解得并不详细。

先锋军有钢铁厂,而且除了各地的七八家小铁厂外,还是三座大型钢铁厂。两座建在万象附近,一座在曼德勒附近。据说利用拆迁自日本的钢铁设备,正计划在越南北方建造一座大型钢铁厂。

万象已经建成投产了一座大型钢铁厂,过去的45年一年,先锋军的钢铁总产量就超过了21万吨。等到四座大型钢铁厂都建成,东联国钢铁总产量至少要超过50万吨,听说马来亚那边还计划建一座大型钢铁厂,那几座大型钢铁厂也还有后续的二期三期,每一座大型钢铁厂规模计划都是要突破百万吨的。

这份雄心壮志以及踏实做成的成绩也是让他心动来投的一部分原因。

抗战期间他负责华夏军工,对华夏的钢铁生产最为熟悉,就算先锋军在日本封锁没有得到太多美援的44年,钢产量都超过了5万吨,超过了华夏全面抗战爆发以来7年的钢产量。新的钢铁厂投产爆发的产量更是让他看到了其中的差距。

在欧美留学生活数年的他更明白现代化国家里钢铁的意义,比起先锋军来,老蒋显得太没有进取心了。

不过这些钢铁还是太少。

今年的钢铁产量,先锋军的军工产业早早已经预定了10万吨钢,和修复和修筑军事要塞等消耗的2万吨钢铁一样都是不打折扣的。

海军修复二战的那些二手舰艇就申请了2万吨钢板钢材,其中一部分还是合金钢。

这还不包括汽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生产,内河航运的船舶标准化后,除了部分标准化的木船,还有部分钢铁制造的船舶,就连那急需要建设的各地码头,也需要大量的钢铁水泥。

就算铁路大量采用日本拆卸下来的钢轨和设备,公路桥梁也同样需要大量的钢筋铁骨。不考虑普通民用设施,能给交通部门剩下的钢铁恐怕也不多了,能修几座桥?何况规划要求中,桥梁还需要考虑军事需要,考虑通过坦克等重型武器,钢筋水泥的比例提高,耗费更巨。

在此情况下,sa施工方案能省一点就省一点。

“水泥尽管用,我们产量足够。”李衡难得大方了一回。

水泥生产线需要的技术条件并不高,从欧洲和日本搬迁回来的水泥生产线,只要设备到位,在不需要多考虑环境污染的情况下,赶一赶那些德国和日本技工,很快就能暴产量。最关键的是在攻克了小巽他群岛后,先锋军有了稳定和便捷的火山灰来源,研制出来的火山灰水泥就可以大量生产了。

这些火山灰水泥适用面虽然不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广,但胜在产量大,用在东南亚大量潮湿水多的环境中正合适。

有了锅驼机等简单机械后,各地的建设兵团还上了不少土法水泥生产,用最原始的立窑就产出了急需的简易水泥。

就算一部分生产线还利用不起来,46年的水泥总产量也能突破三百万吨,已经超过了华夏在42年暴出的229万吨的最高产量。到明年只需要改进一下水泥生产工艺,让所有现有生产线都满产,李衡就已经调整到了五百万吨的产量。这已经超过法国在二战前万吨的产量了,更是超过了印度39年175万吨的产量,日本人在39年也不过只有669万吨的产量。

公路桥梁施工不是一年半年就能完成的,平均下来水泥供应还没问题了。

“民用建筑,尤其是住宅,大量采用木制,节省了水泥钢筋。新首都暂时出于探勘阶段,还不到大规模建设的时候,沿海的军事工事,我们也有计划的缩减,也不需要那么多水泥,这样一来,水泥供应还是相对充沛的。”去年年底,赵易就曾经算过水泥的供应量。

兴修水库和大坝以及各城市的基础设施才是钢筋水泥的消耗大户,人们提前猜测的军事设施反倒没有想象的那么费料。

不是节省,而是在规划中,海边的那些军事设施已经缩减了很多,并没有大规模扩建。

“沿海的工事,就现在而言,没有太大用途,建起来也很容易成为英法大口径舰炮的靶子。”赵易也有些无奈。这就是现实,没有足够的岸炮防御,对上经验丰富的英法舰队,只能被动挨打。

“与其建起来当靶子,还不如省下这笔费用好好装备军队,放英法军队进来,在陆地上狠狠的教训他们,让他们终生难忘。”赵易三人也只能化被动为主动,在近海拦截失败后,干脆放弃沿海的防御,依靠先锋军强大的陆军来扳回局面。

沿海工事也不是都不建,只是改明的变为暗的,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,既能集中力量保住重点区域,又给英法留出入坑的通道。毕竟这是两败俱伤的最后一招,即使打胜了,沿海的繁华地区也容易遭到战争的波及,损失惨重。

但堡垒工事只是被动防御,对于东联国漫长的海岸线以及那大大小小的岛屿来说,先锋军这点家底全投进去也只是杯水车薪,根本解决不了问题,还不如变为机动的进攻力量。

这种战略上的改变,让沿海军事工事缓解,才节省出了大量的钢筋水泥,可以投放在其他项目上。

“这点钢筋水泥产量是远远不够的,我们还有很多项目需要上马。”在一次私下聊天中,赵易却对李衡提醒道。

虽然对外宣称是调整期,但很多项目规划已经陆续上马。

没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形式,赵易三人却提出了一个十年规划,扎扎实实的在按照打造工业基础的路子在走。

不求贪快,赵易三人只求从45年底到55年建国十周年期间,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。

这对钢筋水泥的需求是海量的,就算是平摊到十年间,每年的需求也是惊人,更何况民间需求也在日益增长,这点产量也扛不住多久。

“现在我们能很快把水泥产量提高,是因为从德国日本等地搜刮的设备起了作用,但到了五百万吨想要继续提升就有些难度了。要么需要我们造新设备,要么进口新设备,或者技术升级?”赵易是希望最后一条能发挥更大作用。

“水泥的产量我不担心。”李衡没见过猪跑,最起码吃过猪肉,“新型的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说破了,也就是多了个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核心技术。我虽然了解不多,但大致的原理还知道点。多做做试验,我想难度并不算很大,毕竟这个技术在五十年代就出现了。升级改造后,三到五年内水泥产量提升到千万吨没问题。再加上火山灰水泥的大规模使用,只要煤炭燃料能跟上,十年后产量再翻倍也没问题。”

“真没问题?”赵易有些摸不准,美国人在二战前的水泥产量不过也才两千多万吨。华夏后世水泥攀升到两千万吨时已经六十年代了。

“老大,十年后已经55年了。水泥这东西要暴产,还真没多少技术含量。十年时间,不说设备了,人才我们也能培养起来了,多设几个厂,产量还能不提升?而且这可是新型的干法水泥生产技术,只要思路对了,产量提升是很快的,翻倍都轻松。就像我们炼钢,只要吹氧转炉技术一出,钢铁产量嗖嗖地往上涨。”李衡顺便也扯到了钢铁产量上。

现在东联国的钢铁产量有些低,不过李衡同样有信心快速提升,信心来源就是科学技术的提升。

二战的生死存亡之争让科学技术来了一次大爆发。战争技术后,大量的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,为人所熟知。战前就有相关思路的吹氧转炉就是其中之一。

五十年代吹氧转炉的成熟,一下子点爆了全球钢铁产量。不说能耗上的差距,普通情况下平炉炼钢一次怎么也得需要6到8个小时的时间,而吹氧转炉只需要二十多分钟,就算加上其他辅助工作,最多才一个小时。生产效率翻倍的提高。

“现代科学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,只要方向对了,多试验几次甚至几十次几百次,总能成功的。”李衡对点出吹氧转炉技术树也很有信心,吹氧转炉的名字已经点出了其中的原理,无非是上吹下吹或者综合吹的各种实验,方向正确了,总能到达成功的彼岸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 秦云萧淑妃 特利迦成神之路:力量羁绊与释放 汉诛 快穿:病娇反派又被宿主撩迷糊了 农家悍妻:阴郁首辅爆改小娇夫 开局太平间,玄学大佬功德无量 手握山河,背负始皇传承,吾为帝 盛世志 三国:我曹操,小乔请自重 穿越异世,带着妹妹打天下